3月末,国有六大银行全部完成2023年报披露工作,国有六大行营业收入总计3.53万亿元,归母净利润总计近1.38万亿元,均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,在稳定盈利的同时,资产质量也持续向好。票据业务领域,国有六大银行2023年市场份额及影响力进一步扩大,金融普惠属性持续深化,贴现、承兑业务量提升、贴现利率下降成为显著特征。截至2023年末,六大行贴现余额总计约5.2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6%,占全市场贴现余额的39%;承兑余额总计约3.7万亿元,同比增长23.3%,占全市场承兑余额的19.8%;贴现收益率全部下降至1.5%区间内。2023年末,农业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票据贴现余额达到万亿规模,农业银行以13107亿位居国有行首位。
贴现余额增速上,大部分国有行保持了增长态势,但与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相比速度放缓。交通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实现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,其中交通银行表现最为亮眼,增长速度高达39%。
2023年末,国有六大银行票据承兑余额保持了增长态势。农业银行以10242亿的规模占国有六大行榜首,成为第一家承兑余额突破万亿的国有大行。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均在5000亿规模以上,邮储银行基数较小录得70%的最快增速。2023年国有六大行票据贴现利率普遍下调至1.5%以内,农业银行下调0.46个百分点幅度最大。得益于贴现规模的增长,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贴现利息收入较上年仍有提升,其中工商银行以173亿元的贴现收入居于首位,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贴现收入在百亿以上。
总体而言,2023年对于国有六大银行来说是票据的业务大年,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,规模上基本延续了2022年的增长态势,同时将万亿级的低息普惠资金注入实体,对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意义重大。